《朱诺》的拍摄进入中后期,《谍影重重》那边还在筹备阶段。虽然是部b级片,但好莱坞的b级片也不是谁都能玩得起的。
一般预算在一千万到五千万美元之间,而《谍影重重》的初期投资高达两千五百万美元,哪怕放在整个好莱坞体系里,也算是一笔不小的资金。
要知道,这可不是拍个爱情喜剧那么容易。
光是动作戏的安全、特技、海外取景,哪一项都能烧掉大把的票子。
再加上这时马特达蒙虽然还没成顶流,但也已经小有名气,片酬自然也不低。
所以,《谍影重重》的启动对闪电影业而言,是个真正意义上的“大项目”。
当然,闪电影业可不止王轩一个人在折腾。
温子人那边也忙得像只勤劳的小蜜蜂,整天窝在剪辑室里做《死寂》的后期。
这小子是典型的劳模了,可以几天不出门,只为了调整一句惊叫的音效或一个转场的节奏。
而《电锯惊魂3》也开始筹备了。
电锯系列已经成了闪电影业的摇钱树——成本低、回报高、口碑也还行。
只要票房没崩,完全可以一年一部。
真要哪年观众腻了,先暂停几年再重启,换个故事、换个演员,又是一棵能继续摇的“老树”。
这就是系列电影的魅力:内容可以变,但模式一旦跑通,就能源源不断地赚钱。
时间转眼到了三月底,《朱诺》的拍摄也差不多收尾了。
王轩算着时间,也该回国一趟了。
一来是春节早就过去,该去公司露个面。
二来,北电那边打了几通电话,说学校想请他回去做个报告。
理由倒也简单——他刚拿了柏林金熊奖,正好给学校长长脸。
这种场面话王轩一听就懂:学校要他回来当“活招牌”。
而对于“不装逼就会死”的王轩来说,这种邀请他当然是欣然接受。毕竟,风光回校、万众瞩目,正合他意。
飞机抵达京城,王轩是不用倒时差的,毕竟体质在这儿。
王轩一下飞机,最先想到的,当然是心心念念的三个娘们儿,难不成真是公司发展大业咩。
第一个电话打给了高媛媛。
回复是她正在外地拍戏,档期紧张,无法立刻赶回。
第二个电话是范小胖,同样在忙碌,分身乏术。
王轩略感遗憾,却也理解。娱乐圈就是这样,忙碌是常态。
他拨通了第三个电话——张丽。
“轩哥?你回来了!我在学校呢。”
电话那头,张丽的声音带着惊喜。
张丽目前还没毕业呢,也不像高、范二女那么忙。
《蓝色之恋》虽然为她赢得了不少关注,但电影在大陆无法上映,是的,即使王轩拿了金熊奖,也没啥屁用,这片子也只能在香江和台岛上映。
所以张丽依旧是十六线艺人了。通告基本没几个。
确认了张丽的位置,王轩毫不迟疑,让赵云长开车直奔中戏附近的幸福小区。
赵云长跟了王轩这么久,也是通了人性了,王轩还没开口,他就能自己主动开车回公司了。
而王轩则独自走向张丽那间温馨的小家。
“喝了太久的洋墨水,总想回来找找家的味道。”
王轩在心中默念。当然,这个家的味道,不仅仅是饭菜,更是雪白,滑嫩,柔软,多汁。
这也是王轩如此着急联系三女的原因。
没一会儿,张丽就从学校回到家了。
推开门,两人相视一笑,一切尽在不言中。
海外高强度的工作,积攒了王轩太多的能量和思念。
在随后的时间里,两人心有灵犀,没有出门,专注于彼此的相聚与交流。
这是一种身心完全放松的“运动”,将所有的疲惫和距离消弭殆尽。
直到腹中饥饿,才电话订了一份外卖,享受了一顿简单的晚餐。
晚餐后,这份久别重逢的温存仍在继续。
王轩能感受到张丽身体的活力,幸亏她平日有健身的习惯,身体素质维持得不错。
这让王轩不由得想起了高媛媛。
高媛媛总是带着一种清冷纤弱的美,她的体质相对娇弱,面对他这种“积压”已久的激情,她常常难以完全承受。
在张丽的温柔与陪伴下,王轩彻底释放了身心,也为接下来的国内事务和回校讲座,积蓄了充足的精力。
一夜的温存与休憩,让王轩彻底扫清了旅途的疲惫。
第二天一早,晨练完,王轩便神采奕奕地去公司指点江山。
好莱坞的激情和国内的沉稳在王轩身上完美融合,展现出一位穿越挂壁该有的效率与果断。
他首先到的是轩韵文化的总部。
现在轩韵文化也是生机勃勃,人头攒动了。
甫一进入公司,王轩便召集了核心制作团队,听取各项影视项目的进度汇报。
除了早前已经投资,由宁号执导的电影《疯狂的石头》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中。
公司的电视剧板块也在稳步推进,尤其是一些原创项目,更是吸引了王轩的注意。
“《神鬼八阵图》?”王轩看着制作进度表,略微挑眉。
“是的,王总。这是我们‘西瓜创作中心’最新的原创项目。”
制作人立刻汇报,“它以诸葛亮的‘八阵图’为核心概念,融合了波澜壮阔的安史之乱历史背景,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架空与融合。”
王轩点了点头。他虽然深知有价值的Ip改编才是影视工业快速变现的捷径。
但对于公司编剧团队的原创作品,他一向是极力支持的。
王轩沉声道,“《水月洞天》的成功已经证明了,我们编剧团队的想象力和脑洞,是国内顶尖的。那种天马行空的设定,简直是独一无二。”
《水月洞天》的爆火,已经让王轩看到了原创Ip的巨大潜力。
这种拥有大量忠实粉丝、世界观完整的经典电视剧Ip,其衍生的商业价值链是惊人的。
除了原创古装大剧,轩韵文化的另一条重点战线,是王轩亲自规划的“谍战系列”。
而这其中打头阵的,赫然便是那部被奉为经典的《潜伏》。
“《潜伏》的版权已经全部买断。小说改编的剧本呢?进行到哪一步了?”王轩问。
“剧本已经由我们的编剧团队根据您的意见改编完毕,目前正在进行最后一轮的定稿确认。”
王轩满意地点头。
他对编剧团队的专业水平是十分信任的,质量有保障。
在这次《潜伏》的制作中,王轩定下了一个极其严格的规矩,这也是他为了保障剧本质量所采取的手段:
“告诉所有人,剧本一旦定稿,拍摄期间,任何人不得擅自修改!无论是导演、演员,还是制片人,统统不允许。”(王轩本人除外)
王轩深知,国内影视圈存在着导演、演员对剧本随意修改的“恶习”,导致很多优秀剧本面目全非。
“不是每个导演都是江文、王佳伟这种,对表演和台词有强大的掌控力。”
“真有那个本事,还来拍电视剧?那不是埋没了吗?既然信任编剧团队的专业性,就必须执行剧本中心制。”
为了确保《潜伏》的质感与格调,王轩这次没有再启用赵明。谍战片对节奏、氛围和历史感的把握要求极高,他决定请更专业的人士出山。
他直接找到了前世那位将《潜伏》推向神坛的导演——姜为。合作模式也采用了王轩最为推崇的“工作室模式”。